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风险提示 防范虚假宣传诱导网络贷款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聂国春)金融监管总局7月10日发布风险提示称,金融监管近期一些不法机构或平台通过混淆概念、总局不实承诺、发布风险防范隐瞒风险等虚假宣传手段,提示诱导消费者办理网络贷款。虚假宣传虚假宣传诱导网络贷款主要有三大套路,诱导消费者要注意防范。网络 混淆概念误导贷款。贷款一些不法机构或平台利用言语误差,金融监管如以“分期缴费”“分期付款”替代“分期贷款”,总局有意误导或迷惑消费者在未充分了解服务内容和合同条款的发布风险防范情况下,完成线上签字或刷脸认证,提示签署网络贷款合同。虚假宣传过程中,诱导不法机构或平台可能通过诱导填写或技术手段窃取等方式收集个人信息,网络转卖给其他机构用于诈骗等非法用途,消费者面临个人信息被不当使用的风险。 不实承诺诱导贷款。一些不法机构或平台通过欺诈性承诺、夸大效果、杜撰信息,如宣传“包过拿证”“政策即将变化”“报名后国家有助学金奖励”甚至承诺就业保障等,引诱、催促消费者报名并办理贷款。在合同中模糊内容表述或设置极为苛刻且仅利于机构或平台的条款,比如若退费必须扣除高额违约金等,增加解约成本。有些机构或平台实为“壳公司”,主要目的是骗取钱财,无法提供实质服务,甚至不断变换地址逃避监管或法律责任。消费者发现被骗后,往往因机构跑路导致维权困难。 隐瞒贷款实际成本。一些不法机构或平台只宣传较低的表面利率、日利率、月利率,不披露较高的实际利率、年化利率、综合借贷成本,诱导消费者过度借贷。或者在宣传时模糊收费标准,故意隐瞒额外费用,实际操作中以“额外服务”“高端定制”、违约金等名义额外收费,导致实际支付的息费远超预期。 金融监管总局强调,消费者应提高警惕,理性分析高回报承诺,核实宣传真实性,拒绝各类话术套路。在选择服务时,消费者应优先考虑具有合法资质、信誉良好的机构,可通过官方渠道查询资质信息。办理业务时要谨慎提供个人信息,定期检查账户异常情况,发现信息泄露及时采取措施。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該擔心嗎?5大股市泡沫指標:市場多焦慮?台積電效應很危險?|天下雜誌
- 开拓者不执行埃泽利球队选项 本季因伤一场没打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全新发布
- 伟业计量重磅推出土壤有效态成分分析质控样品,为实验室精准检测提供标准物质支撑
- 怎么分辨含铅水晶玻璃杯 水晶玻璃里为什么要加铅,行业资讯
- 3.5亿乙肝患者福音!乙肝新药TAF 2个III期临床均获得成功
- 顺昌“免申即享”暖心政策解民忧
- 生命谷国际精准医学产业园预计四季度交付 搭建完整生态促进创新成果就地转化
- 老中式风格装修效果图仿古装修指南
-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全新发布!(附全文下载)
- 2021年银行存款利率迎来新变化,在银行存10万,一年的利息将减少900多
- 汉阴加快推进5000亩富硒水稻标准化基地建设
- 今晚8:00|廖德春:让“非遗之花”在指尖绽放
- 陶瓷巨头新明珠向索菲亚·空间定制抛来橄榄枝
- 汉阴公安交警: “严管+宣教”协同发力 共筑暑期道路安全屏障
- 《浩劫前夕》新预告再次被质疑抄袭 文案照搬其他游戏
- 沙河:玻璃创新迎客来,行业资讯
- 为个人承揽建设工程提供居间服务,居间人能否收取居间费用?
- 汉阴县供电公司:爱心“续航”助振兴 公益捐赠添暖能
- Levi Strauss & Co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6%
- 搜索
-
- 友情链接
-